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你越信我越真 > 第123章 瓜田(3k)

第123章 瓜田(3k)

心头剧震之下,老人猛地回头望了一眼那盏灯火摇曳不定的青铜古灯,继而急切追问道:

“徒儿,你当真确定他道家出身?!”

桃红枝认真回想片刻,语气笃定:

“是,师父。那位前辈无论言谈举止,皆明明白白是道家一脉。”

她看着师父不同寻常的反应,疑惑道:

“师父,可是有什么不妥?”

离恨天,兜率宫。

这个门庭,岂止是“不妥”?

问题大了去了!

天下山头林立,天上仙神无数,敢以“宫”为名的道场也绝非一家。

可唯独道家——不行!

正如佛门弟子不敢轻言“西天”,道家对“立宫”之事,更是慎之又慎,规矩森严!

这一刻面对徒儿的询问,他甚至不知道该不该阐明一切。

毕竟,他这徒儿不过是刚入大道,如此时节就见高山仰止,未免——

离了泰安县的杜鸢正缓步走在官道之上。

这个时节的太阳已经略有气候,路边基本看不到路人。

大多都是躲着了去,打算等着下午日头稍弱后再做打算。

可杜鸢不用,不是他不惧寒暑,也不是因为他可以缩地成寸。

而是他又发现了那枚小印的另一个妙用——

凡道旁有林木之处,只要他足尖点地,步履徐行,头顶的浓荫便会悄然延展、交迭如盖,恰如其分地为他屏蔽骄阳。待他行过,那浓荫又似通灵般,悄然散归原位,不留半分异样痕迹。

如此一来,自然乐意放缓脚步,悠悠观景。

只是路过一片瓜地时,杜鸢颇为惊奇的停了下来。

转而看着哪一地郁郁葱葱的西瓜。

“这个时节就有西瓜了吗?”

正惊奇间,忽然听见一老叟喊道:

“后生,可莫要摘了去!”

循声望去,只见一处几乎与林木融为一体的隐蔽瓜棚下,一位老叟正朝着他吆喝。

杜鸢起身拱拱手道:

“老人家,您放心,我绝不会偷拿您的瓜!”

可哪老叟却是摆手大笑:

“嗨,老汉我这一大片地呢,路人渴了摘一两个西瓜算什么?我叫住你是因为这瓜还没熟呢,怕你吃了闹肚子!”

杜鸢虽然幼时在乡下长大,但西瓜也真的只是吃过而没种过。

故而惊讶说道:

“这么大的瓜,居然还没熟吗?”

老叟笑道:

“当然没熟了,你看那颜色不都还浅着吗?”

认真看去,果然是比记忆里的浅了不少。

“原来如此,受教了!”

“指点啥呀,你又不种瓜,不懂也寻常。”老叟浑不在意地摆摆手,又抬头望了望天,“不过后生,这日头毒得紧呐。要不,来老汉这棚子底下歇歇脚再走?”

杜鸢想了一下,便是走了过去。

“叼扰老先生了。”

老叟一边腾挪着让出个小马扎,一边连连摆手。

“啥先生不先生的,我就一个种瓜的,这么文雅作甚?”

待杜鸢坐稳,老叟眯缝着眼,上下打量着他:

“后生,我看你不象是本地人,口音也分外陌生。打老远地界儿过来的吧?”

杜鸢点头道:

“对,我是从青州那边来的。”

可老叟盯着杜鸢看了好一会儿后,又是摇摇头道:

“不对,不对这口音听着还是不对味儿。青州老汉我也待过几年,这点儿腔调还是听得出的。”

他嘴里念叨着,手上却不停,拎起粗陶壶给杜鸢倒了满满一碗凉茶。

“乡下地方,只有这粗陶碗,别嫌弃。”

杜鸢轻笑着接过道:

“能白喝一碗凉茶的好事,哪里会嫌弃?”

老叟闻言,指着杜鸢哈哈一笑:

“白喝?嘿,这凉茶可没白喝的理儿!来来来,”老叟往前凑了凑,眼中满是期待的看着杜鸢,“你这一看就是远道来的,路上稀罕事儿准多。给老汉讲讲吧,人老喽,腿脚不灵便,就指望着这点解解闷儿了。”

杜鸢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便是挑了一些风土奇闻给老叟说了起来。

老叟也听的分外满足。

随着一碗凉茶饮尽,杜鸢也感觉说了个尽兴。

这让他想起了刚来给人说书的时候。

慢慢的,也就想起了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力的光景。

炼假为真,倒转乾坤。

那于他而言真的是翻天复地的变化。

心念至此,杜鸢突然问道:

“老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老叟一边给杜鸢满上一碗凉茶,一边乐呵呵笑道:

“都说了不用这么文雅,然后你随便问吧,能答出来的,老汉我肯定答,就是最好只问问种瓜得瓜的事情。不然老汉我怕听不懂,答不来。”

杜鸢失笑点头,略微思索后说道:

“若您只需说一句话,便能教这天要雨得雨,要晴便晴,您会如何?”

老叟闻言,认真想了想,眼中放出光来:

“那可太好了啊,我们这些种地讨生活的,辛勤少不得,但天时更是少不得,怕雨多怕雨少,怕太阳毒又怕太阳弱的,一年到头,能讨多少活路,几乎全看老天爷心情。”

说到这里,老叟美滋滋的畅想着自己若真能呼风唤雨该有多好。

“若是能如你说的这样,老汉我肯定不出几年,就能给孙子的老婆本都攒出来!”

杜鸢亦是点头:

“诚然,妙不可言,是么?”

“对啊!”老叟应声,满是憧憬。

可那笑意还未散尽,他忽地摇了摇头道:

“不不,还是不太好。”

“为何?”

杜鸢眉梢微挑,面露讶色。

是觉得不够吗?

正欲开口,却见老叟指着那片瓜地说道:

“因为老汉我怕这么一来,我的心就落不在这片地上。而老汉我又是个只会土里刨食的粗笨人。我怕我届时压不住心里的念头,以至于管不住嘴巴的作了恶还不自知。”

杜鸢听罢,初时只是讶然,可随后便是心头一震。

霎时起身。

“咋了这是,后生?”

老叟完全看不明白,连带着手里的茶碗都差点甩了出去。

杜鸢却在起身之后,朝着老叟郑重一拜道:

“今日若无老先生,我怕是依旧浑然未觉,兀自沉迷。”

“这,后生,我我听不懂啊?”老叟越发不明所以。

杜鸢没有起身,只是说道:

“您只需要知道,今日无您,我怕是难以自知,险些铸错。且,如今既然得了您点拨,杜某也得折返回去一遭,故而先行告辞!”

再度深深一拜,杜鸢便急忙转身欲走。

只留下老叟呆立原地,茫然不解。

然而杜鸢刚走到瓜田中央,突然一拍脑门,猛地回身问道:

“老先生,您如今最想要的是什么?”

老叟依旧一头雾水,但见杜鸢发问,便指着瓜田道:

“那还用问?自然是盼着这田里西瓜快快熟透,好卖钱去!”

杜鸢追问:

“仅此而已?”

老叟连连摆手笑道:

“这还不够啊?”

杜鸢闻言,亦是会心一笑,再度郑重一拜。

“老先生,告辞!”

说完,转身大步离去。

望着杜鸢远去的背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老叟只得摇头笑笑,打算回屋睡个回笼觉。

可刚转过身,杜鸢的声音却随风飘来:

“老先生,切莫忘了收瓜!”

收瓜?

这生瓜蛋子怎么收?

老叟满心狐疑,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停下,目光被脚下圆滚滚的西瓜牢牢吸住。

他凝视片刻后俯身挑了一个,屈指轻轻一敲——

咔嚓!

那瓜竟应声崩裂开来!

露出的瓜瓤鲜红欲滴,汁水更是瞬间浸透了瓜皮下的泥土,仅是看着,便觉清甜之气扑面而来。

迫不及待的捧起一块上手一尝,满嘴瓜汁的老叟顿时咧嘴笑道:

“哎呦,这瓜真熟了啊!”

——

不在驻足欣赏沿路风景的杜鸢,大步而行,缩地之法亦是倾刻显威。

只是十来步抬脚间的功夫,杜鸢就稳稳当当的立在了李家的院门之前。

见到杜鸢回来,先前给杜鸢开门的那年轻小子当即惊呼道:

“道长,您怎么回来了?”

杜鸢左右一望,瞬间松气。

“那位桃姑娘还在府上?”

“在呢!”小伙子点头如捣蒜,“她刚还向老祖宗讨了间僻静的屋子。”

“烦请带路。”

“好嘞!您随我来!”小伙子立时眉开眼笑,引着杜鸢直奔那间静室。

刚一到门口,杜鸢就听见里面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

“徒儿啊,你暂时不需要知道这位究竟是谁,但你要知道的是,这位既然开了尊口,那想来是真的为你安排好了一段良缘,今后遇到你切莫忽视!”

说这话时,深藏大墓之下的老人长吁短叹。

他深信,这般境界的道家大真人,断不会存心坑害自己徒儿——燕归山还不够分量,燕归山的小徒儿更是入不了其法眼。

只是这亲手抚育成材、视若珍宝的徒儿,怎地一夕间便被人“定”下了姻缘?念及此处,大墓深处,老人身旁青铜灯盏的火苗都随之摇曳不定。

“哎?师父?这是何意?”

恰在此时,杜鸢推门而入,面含歉意,拱手一礼:

“贫道唐突,先前所言,实因忆及故旧,一时心有所感,顺口提及。绝非是想妄动姻缘红线,还请万勿介怀。”

随着杜鸢行礼起身,大墓之下的老人登时发现自己徒儿的那盏灯火居然窜动了一下。

随即,一条虚幻红线应声烧尽。

姻缘归位,不在人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