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老师。”林川再次道谢,然后在全班同学复杂无比的目光注视下,平静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这一堂课,注定将成为航工大数学课堂上的一个传说。
而“秦川”这个名字,也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的方式,迅速在相关的几个专业中传开——材料学院来了个数学怪物!
坐在林川旁边的赵大力,看着身边这个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室友,咽了口唾沫,低声感叹:“秦川……你藏得可真深啊!”
林川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没有解释。
而坐在前排的李雯,则忍不住再次回头,深深地看了林川一眼,美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好奇和探究光芒。
这个神秘的秦川,身上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大学校园,信息传播的速度远不如后世互联网时代迅捷,但口耳相传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
尤其是在学风相对严谨的工科院校,一个能在高数课堂上用三种超纲方法解题的“怪物”出现,足以在相关专业的学生圈子里引起一场不小的震动。
“听说了吗?材料学院那边来了个进修生,数学猛得一塌糊涂!”
“真的假的?进修生?哪个单位的?”
“不知道,叫秦川,陈老师的课上,直接把陈老师都镇住了!”
“何止镇住!陈老师当场邀请他转系,被他拒绝了!”
“我的天,这么牛?三种解法?我一种都搞不明白……”
类似的对话在课间、食堂、宿舍楼里悄然流传。
林川走在校园里,偶尔能感受到一些陌生同学投来的好奇和打量目光。
赵大力和王晓更是与有荣焉,仿佛林川的“牛逼”也给他们宿舍增添了光彩,只是他们看向林川的眼神,也愈发带着一种看“非人类”的敬畏。
这股风潮,自然也引起了校园内官方喉舌——航工大校报的注意。
这天下午,最新一期的《航工大学报》新鲜出炉,被分发到各宿舍楼、教学楼的通知栏和报架上。
在第二版一个不算起眼的位置,刊登了一篇篇幅不长,但标题颇为吸引人的报道:
《进修生课堂显锋芒,数学思维惊艳四座》
报道大致叙述了在陈xx教授的高等数学课堂上,一名来自材料学院的进修生秦川,运用多种超出本科教学大纲的数学知识,精彩解答难题,并获得教授高度评价和转系邀请的事件。
文章用语相对客观,但字里行间仍能看出记者对这位神秘进修生的好奇和赞赏。
“……据悉,秦川同学为人低调,婉拒了陈教授的转系邀请,表示更愿在材料领域深耕。其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灵活的思维能力,为广大同学树立了榜样,也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钻研精神……”
这则报道如同在一池静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虽然波澜不惊,却让“秦川”这个名字和事迹,以更正式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毕竟,能登上校报的学生,多少都有些过人之处。
……
航空航天学院,先进飞行器结构与材料课题组实验室。
苏念刚结束一组疲劳实验数据的记录,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准备休息片刻。
她习惯性地走到实验室门口的报架前,拿起了今天刚送来的校报,随意地翻阅着。
当她的目光扫过第二版那篇关于进修生的报道时,清冷的眸子骤然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