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 > 第331章 借刀杀人!

第331章 借刀杀人!

与此同时,景王府。

景王也接到了眼线从京兆尹府传回的密报。

听到文道秘术时,脸上略有惊讶,但很快反应过来。

脸色露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果然是恒王动的手。

除了明面上负责保管文道秘术的圣院,能拿出文道秘术这等宝物,来杀一个区区京兆尹的,除了自己这位好皇兄,还能有谁?

别人不清楚,景王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当年父皇在世时,最是宠爱恒王母妃。

爱屋及乌之下,恒王自小便得到的赏赐,远超其他所有皇子。

父皇私下里赏赐一道文道秘术给他防身,完全说得通。

“王爷。”一旁的幕僚拱手进言,难掩激动。

“恒王此举,分明是做贼心虚,想杀人灭口,断绝督察司的线索!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大可借此在朝堂上发难,参他一本!”

景王闻言,缓缓摇头。

“不。”

“现在还不是时候。”

接着,景王冷笑一声:“若现在就直接指控恒王,以他的性子,必定会矢口否认。我们手上没有直接的证据,只会打草惊蛇,让他生出警剔。”

幕僚疑惑不解。

“那依王爷的意思是”

“卢璘此人,比本王想象中,还要更有本事。”

“他既然能顶着压力,当众验尸,还能从一具死尸上,硬生生挖出文道秘术这条线索,就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景王转过身,嘴角噙着笑意。

“我们什么都不用做。”

“只需要在暗中,稍稍推波助澜,引对方向,让卢璘自己去查。”

“让他去咬死恒王。”

借刀杀人!

景王重新坐回椅上,沉声吩咐道:“派人出去,在京中散布消息。”

“就说,文道秘术乃是国之重器,极其罕见。当今京城之中,能拥有此物之人,屈指可数。”

顿了顿,话锋一转。

“另外,再不经意间,多提一提当年先帝爷对恒王母妃的宠爱,多说说恒王年幼时,得过多少旁人想都不敢想的赏赐。”

“是!”

心腹领命,正要退下。

景王又叫住了他。

“还有国舅李尚那边,也该让他动一动了。”

“让他继续在恒王身边煽风点火,就说贾鹏飞之死疑点重重,督察司恐怕不会善罢甘休,让恒王自己慌起来。”

“同时,让他抓紧时间,暗中收集恒王结党营私,安插亲信的罪证。等时机一到,本王要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幕僚听得心头一凛,脸色略带担忧。

“王爷,李尚虽是我们的人,可他毕竟是恒王的大舅子,两人是姻亲。若李尚起了二心”

“二心?”

景王闻言嗤笑一声,摇头不屑道。

“拿了本王的好处,岂容他这么简单生出二心?”

“放心吧,李尚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

自己从头到尾就没有信任过李尚。

一个连自己妹夫都能出卖的人,反咬自己一口不是没可能。

不过,不信归不信,手里掐着李尚的七寸。

容不得李尚不卖力。

幕僚见景王信誓旦旦,开口恭维了一句。

“王爷高明!”

“如此一来,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借督察司之手,除掉恒王这个心腹大患!届时,这朝堂之上,便再无人能与王爷您抗衡!”

景王笑着摇了摇头,一个恒王算什么?

能从自己这位皇姐身上刮下一块肉,才是真正的收获。

皇宫,御书房内。

昭宁帝面无表情地看着,督察司刚刚呈上来的,关于京兆尹贾鹏飞的验尸报告。

高要静立在侧,眼鼻观心。

不知过了多久,昭宁帝终于开口,轻笑一声:

“文道秘术呵,好大的手笔。”

高要身子微微一颤。

伺候了陛下这么多年,高要哪能摸不准陛下现在的状态!

越是平静,代表着陛下怒火,烧得越旺。

“陛下,据督察司传回来的消息,文道秘术的痕迹,藏得极深。若非卢大人查验得仔细,常人根本无法发现”

高要刻意提起此事,就是想让陛下想起卢璘。

这会估摸着,也只有卢大人能让陛下情绪缓和一下。

昭宁帝没有接话。

半晌,才突然发问:

“观天阁中收藏的文道秘术,可曾清点过?”

高要心头一跳,连忙回话:“回陛下,历代秘术名录,皆有备案,绝不会出差错。”

“而且,观天阁,向来由宴首辅亲自掌管,戒备森严,别说是外人,就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是吗?”昭宁帝闻言,眉头一挑,反问一句。

高要瞬间噤声,哪敢接嘴啊!

陛下这个意思,难不成已经怀疑宴首辅了?

“传朕旨意。”

“宣首辅明日入宫觐见。”

高要心中剧震,连忙叩首:“奴才遵旨!”

陛下这是要开始试探宴首辅了?

贾鹏飞一案,本以为只是督察司新立的开刀之举,一个普通的贪腐案。

可如今,竟牵扯到了文道秘术,牵扯到了圣院,牵扯到了宴首辅!

昭宁帝顿了顿,冷不丁的又问了一句。

“先帝在世时,哪些皇子们得到过文道秘术的赏赐?”

高要不敢有半分迟疑,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盘托出:“回陛下,据老奴所知,先帝爷的确的确曾私下赏赐过恒王殿下一件,用以防身。至于其他皇子似乎并未听闻。”

“恒王”昭宁帝念着一嘴,摇着头,嘴角带笑,显然是不相信恒王有这个手段。

“朕这个好弟弟,应当没这份魄力。”

高要不敢接话。

皇室宗亲间的明争暗斗,陛下心中自有一杆秤。

恒王看似活跃,实则一举一动都被陛下看在眼里。

朝堂之上,弹劾恒王的奏折,就没断过。

但陛下清楚恒王的手段,一直没太把恒王当一回事。

反倒是景王不显山不露水,影卫在景王身上花的力气比前者多太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