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乐文小说网 > 明末:边关种田,从傻兵到国公 > 第237章 北上求学记

第237章 北上求学记

崇祯十六年的夏天对于家住应天府的年轻秀才张若谷而言是他人生中最重要也最迷茫的一个夏天。

他十年寒窗苦读本该在今年秋天参加乡试,走上那条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学而优则仕”的金光大道。

然而一纸来自京城的“维新诏令”却将他和他所有同窗的梦想都彻底地击得粉碎——科举废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公务员”的全国统一资格考试和一个听起来就充满了“奇技淫巧”味道的“京师大学堂”。

消息传来整个江南士林都为之哀鸿遍野。

他的恩师一位德高望重的东林名儒在听闻此事之后当场就气得口吐鲜血,大骂李睿“名为国贼,实为国贼”,然后便闭门谢客再不问世事。

他的许多同窗更是义愤填膺联名上书,甚至有人效仿古人在文庙前长跪不起企图用这种方式来“以死明志”,逼迫朝廷收回成命。然而这一切都如同螳臂当车没有掀起任何的波澜。

张若谷也曾迷茫过也曾愤怒过。

但当他亲眼看到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士绅老爷们是如何在“一体纳粮”的政令之下乖乖地补缴税款,当他亲眼看到那些曾经目不识丁的泥腿子是如何在“新式学堂”里用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名为“阿拉伯数字”的符号飞快地计算着田亩和税收时,他那颗被圣贤书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心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最终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亲朋好友都大跌眼镜的决定——他要北上去京城。他要去亲眼看一看那个一手缔造了这一切的年轻人和他所开创的那个“新世界”究竟是何模样。他要参加那场被所有旧式文人-都嗤之以鼻的“公务员”考试。

当张若谷背着简单的行囊第一次踏上那座位于松江府吴淞口码头的“京杭铁路”南站时,他便被眼前那座充满了钢铁与蒸汽气息的巨大建筑给彻底地震撼了。

巨大的玻璃穹顶之下是如同蛛网般密布的钢铁轨道,数不清的旅客和商人在穿着统一制服的“乘警”引导下有条不紊地排队、检票、登车。

空气中没有他想象中的喧哗与混乱只有一种充满了“效率”与“秩序”的现代气息。

他按照车票上的指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那是一种由木头和皮革制成的柔软而又舒适的座椅。车厢内窗明几净甚至还配备了可以冲水的厕所和提供热水的茶水间。

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这头钢铁巨兽缓缓地激活了,窗外的风景开始飞速地向后倒退。

张若谷如同一个初次进城的乡下孩子贪婪地看着窗外那片正在发生着翻天复地变化的土地。他看到铁路的两旁不再是一家一户的零散的小农田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望不到边际的巨大的“国营农场”。

拖拉机在田野上轰鸣着翻开乌黑的泥土,巨大的灌溉喷头如同降下甘霖的神龙滋润着万亩良田。

他看到一座座崭新的“工业小镇”如同雨后春笋般在铁路沿线拔地而起,高大的烟囱喷吐着工业的浓烟,繁忙的工厂里传出机器的轰鸣。

无数曾经是农民的男男女女此刻都变成了穿着蓝色工装的产业工人,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自信与自豪。

他甚至还看到在一些风景秀丽的河畔和山脚出现了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挂着“疗养院”牌子的建筑,一些在战争和工业建设中受伤致残的“荣誉军人”和“模范工人”正在那里享受着由国家提供的免费的医疗和舒适的晚年。

这一切都象是一幅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流动的画卷在他的眼前缓缓展开。

列车在第二天傍晚准时抵达了此行的终点站北京南站。当张若谷走出那座比松江站还要宏伟十倍的车站第一次亲身站在这座帝国的政治心脏之时他再次被震撼了。

眼前的北京城早已不是他想象中那座古老而又暮气沉沉的都城了。

宽阔的由沥青铺就的马路上除了传统的马车还行驶着一种由蒸汽驱动的小型的“公共汽车”。

它们冒着黑烟发出“铛铛”的声响沿着固定的线路将南来北往的旅客送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街道的两侧高大的煤气灯已经亮起将整个城市都照得如同白昼。

百货商场、电影院、咖啡馆各种充满了“新生活”气息的场所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整个城市都象是一颗正在强力跳动着的充满了无穷活力的心脏。

张若谷按照地图的指引来到了他此次北上求学的最终目的地——坐落在西苑万寿山脚下的“大明皇家京师大学堂”。

当他看到那座在夕阳的馀晖下显得无比庄严而又神圣的刻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大字的校门时,他那颗早已被震撼得有些麻木的心在这一刻还是忍不住剧烈地跳动了起来。

他知道自己来对了,他知道自己即将要在这座代表着这个帝国最高智慧的殿堂里去学习一种足以改变自己也改变这个世界的全新思想。

而在他满怀憧憬地踏入大学堂校门的同时,在这座大学堂最深处那间防卫最森严的“校长办公室”内,李睿正将一份刚刚才由“玄鸟舰队”从遥远的欧罗巴用最快速度传递回来的绝密情报递交到了那位同样在此等侯多时的“名誉校长”崇祯皇帝的手中。

情报的内容很简单却又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息。

“英荷联合远征舰队已于一月前秘密集结完毕,通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其总兵力计风帆战列舰六十二艘,各级辅助战舰百馀艘,海军及陆战队士兵共计三万馀人。”

“其战略目标已基本可以确定。a方案:突袭广州,彻底摧毁我南方贸易基地。b方案:联合东瀛叛军,南北夹击,攻占我重工基地。”

“预计将于一月之内抵达马六甲海峡。”

崇祯皇帝看着这份充满了战争阴云的情报,他那张因为享受了几年太平盛世而略显红润的脸再次变得凝重起来。

“爱卿,”他沉声问道,“此战你有几成把握?”

李睿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缓缓地走到了那副巨大的世界舆图前。他的眼中没有丝毫的紧张只有一种属于棋手的绝对的冷静与自信。

“陛下,”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充满了强大自信的弧度,“战争从来都不是靠计算‘胜率’来打的,而是靠‘创造’胜率来打的。他们以为自己是猎人,却不知道自己早已是我棋盘之上枚即将被吃掉的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